酒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飲品之一,它為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貢獻。在東方亞洲的中國和西方歐洲的希臘幾乎同時產生了酒這種的飲品。自從酒出現以后,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已不僅僅是是作為一中飲品,它有了精神文明價值。人類的飲酒也并是不簡單的飲酒,而是寄托了飲酒者的精神與價值。
1、侍酒順序:先客后主與先主后客 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順序方面大相徑庭。在中國人的酒桌上,為表示禮貌和敬意,倒酒順序通常為先客人后主人。而在西方,當主人邀請客人品味葡萄酒時,侍酒順序通常為主人先給自己的酒杯斟酒,經品嘗酒沒有問題后,再為客人倒酒,即西方侍酒順序為先主人后客人。
2、喝酒方式:在中國的酒桌上,無論喝的是什么酒,聽到最多的便是“干杯”。杯中一次倒滿,所有在一起飲酒的人歡呼一聲“干”,一口全部飲盡,雙手抬一下杯子或亮一下杯底以示敬意。而西方人飲酒,則較為講究觀、聞、品等步驟,尤其是葡萄酒。這反映了西方人對酒本身的尊重,不會追求一杯干的做法,而是細品,享受酒帶來的愉悅感。就算是幾個人在一起喝酒,喝的也是各自的酒,有時候也碰杯,但喝多少是個人的事。
3、喝酒目的:在中國,酒經常被當做一種工具。酒在中國人眼里更多的是當作一種交際的工具,在喝盡興時,更在意飲用之后帶來的美妙作用。在西方,飲酒的目的往往很簡單,為了欣賞酒而飲酒,為了享受美酒而飲酒。
4、侍酒量的差異:滿杯與三分之一杯中西方酒文化在侍酒量方面存在差異。中國人飲用白酒時,遵守滿杯滿意的風俗。即宴請客人時,必須往客人杯中斟滿美酒,借此表達對客人的滿心滿意。而西方飲用葡萄酒,為方便后續觀色、聞香時搖晃酒杯,侍酒量為高腳杯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5、喝酒的場合:在中國,酒類大致分為三種:啤酒、白酒、葡萄酒,啤酒是大眾化的,隨處可見;白酒酒精度比較高、濃烈,在酒局中見得最多;而葡萄酒,相對其他酒大多數人都擺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,覺得有一定層次才會去喝。如果要將酒分為三六九等,那葡萄酒肯定是最 高級的,在那些特殊而隆重的場合才會喝。西方人則不是這樣,葡萄酒對他們來說,就是很普通的一種酒,什么時候喝,在哪喝,不會太講究,家里常備葡萄酒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。
6、酒的精神內涵不同:在中國歷史長河中,酒是一種祭祀的珍品;酒是情感的寄托,以酒抒情,借酒抒意,有了酒就有了名垂千古的錦繡文章;酒是不得志的文人雅士避世的途徑,借酒消愁;酒也是豪情壯志的一種寄托。西方人認為葡萄酒是生命的一部分,是耶穌救世精神的化身,是特殊的藝術品,擁有美麗和生命。
總而言之,中國酒文化與西方酒文化各有特色。唯有遵守中西方酒文化的異同,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,在與西方民族交往時充分發揮酒在交往中應起的作用。